在宪法学研究中,只有运用阶级分析方法,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深入分析不同的宪法和宪法现象所产生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等综合因素,才能揭示各种宪法和宪法制度之间的本质区别,划清社会主义宪法同资本主义宪法的界限。
(二)历史分析法
历史分析法是把研究对象置于它所产生的特定历史条件和背景下加以分析和比较的方法。这是宪法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列宁曾指出:“在社会科学问题上有一种最可靠的方法,它是真正养成正确分析这个问题的本领而不致淹没在一大堆细节或大最争执意见之中所必需的,对于用科学眼光分析这个问题来说是最重要的,那就是不要忘记基本的历史联系,考察每个问题都要看某种现象在历史上怎样产生、在发展中经过了哪些主要阶段,并根据它的这种发展去考察这一事物现在是怎样的。”只有追根溯源,弄清事物的来龙去脉,才能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宪法的产生和发展、宪法规定的国家根本任务以及国家基本制度都取决于特定的历史背景,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只有把它们置于一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考察,才能认识其本质,把握其规律。宪法中的某些规定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是合理的,但随着经济社会条件的变化,就可能失去合理性而成为影响甚至阻碍社会发展的因素。所以,用历史的眼光、发展的观点观察分析各种宪法现象,是正确认识宪法的科学方法。历史上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对于现实和未来具有借鉴和启发意义。研究宪法,应当注意总 结经验,坚持以史为鉴,推动宪法在实际运行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三)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是按照特定的指标系统将客观事物加以比较,以求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评价的方法。各国宪法除了包括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等基本内容外,也会基于不同的历史、文化和政治背景而具有一些独特的内容。比较分析法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对不同国家的宪法规范或者不同宪法理论的比较,积极借鉴外国宪法中对本国有益的成果,取其精华、弃其槽粕,为本国宪法的正确实施和发展完善提供有益借鉴。
在运用比较分析法时,既要考虑本国制度与外国制度在功能上的相似性,又要考察这种相似性背后不同的历史、文化和政治因素,实现博采众长、科学借鉴,避免生搬硬套或盲目照搬。
(四)规范分析法
规范分析法是对宪法文本所包含的法律规范的结构、体系、目的等进行分析并确定其内涵的方法。规范分析法是宪法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宪法本身是一个具有内在合理性的逻辑体系,理解宪法最重要的依据就是宪法文本,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宪法文本的规范含义,熟悉文本,善于以文本为基础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宪法问题。规范分析法主要通过文义解释、体系解释、历史解释和目的解释等方法来闸述宪法规范的内涵。运用规范分析法,既要分析宪法条文,又要分析宪法序言;既要重视对宪法的文义和体系的理解,又要重视把握宪法的时代精神和指导思想等。准确把握宪法规范的要义,必须将其与一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们对宪法的要求、评价结合起来,深人理解宪法规范背后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关联。规范分析的基础是逻辑学和语言文字学,必须注意引进逻辑学和语言文字学的最新研究成果。
(五)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联系经济社会和国际国内实际去观察和分析宪法及其发展规律的方法。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 进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同时,这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并没有改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基本事实。这一基本国情和基本事实既是党和政府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客观依据,也是我们观察和分析宪法现象、认识和解决宪法问题的现实基础。宪法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能否运用宪法理论解决实践中的具体宪法问题,是衡量其是否科学的重要标准。在宪法学研究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既要重视对宪法文本和宪法原理的研究,也要重视从具体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因此,宪法学研究要注重案例或者事例的分析,充分考虑宪法与社会现实的相互影响,避免二者脱节。
此外,在信息技术时代,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广泛、深度应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法成为重要的研究方法。我们既要善于综合运用上述各种研究方法,又要善于运用新技术研究方法,以加深对宪法规范、宪法理论的正确理解和科学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