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就业是指包含劳动在内的一切生产要素都以愿意接受的价格参与生产活动的状态。充分就业包含两种含义:一是指除了摩擦性失业和自愿失业之外,所有愿意接受各种现行工资的人都能找到工作的一种经济状态,即消除了非自愿失业就是充分就业。二是指包括劳动在内的各种生产要素,都按其愿意接受的价格,全部用于生产的一种经济状态,即所有资源都得到充分利用。失业意味着稀缺资源的浪费或闲置,从而使经济总产出下降,社会总福利受损。因此,失业的成本是巨大的。降低失业率,实现充分就业常常成为西方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
(三)物价稳定
日的常业新的物价稳定是指物价总水平的稳定。一般用价格指数来衡量一般价格水平的变化。价格稳定不是指每种商品价格固定不变,也不是指价格总水平固定不变,而是指价格指数相对稳定。价格指数又分为消费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和国民生产总值折算指数三种。物价稳定并不是通货膨胀率为零,而是允许保持一个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所谓低,就是通货膨胀率在1%~3%之间;所谓稳定,就是指在相当时期内能使通货膨胀率维持在大致相等的水平上。这种通货膨胀率能为社会所接受,对经济也不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四)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平衡具体分为静态平衡与动态平衡、自主平衡与被动平衡,静态平衡,是指一国在一年的年末,国际收支不存在顺差也不存在道路;动态平衡,不强调一年的国际收支平衡,而是以经济实际运行可能实现的计划期为平衡周期,保持计划期内的国际收支均衡;自主平衡,是指由自主性交易即基于商业动机,为追求利洞成其他利益而独立发生的交易实现的收支平衡:被动平衡,是指通过补偿性交易即一国货币当局为弥补自主性交易的不平衡而采取调节性交易而达到的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平衡的目标要求做列汇率稳定,外汇储备有所增加,进出口平衡。国际收支平衡不是消极地使一国在国际收支账户上经常收支和资本收支相抵,也不是消极地防止汇率变动、外汇储备变动,而是使一国外汇储备有所增加,话度增加外汇储备被看作是改善国际收支的基本标志。同时一国国际收支状况不仅反映了这个国家的对外经济交往情况,还反映出该国经济的稳定程度。
以上四大目标相互之间既存在互补关系,也有交替关系,互补关系是指一个目标的实现对另一个目标的实现有促进作用,如为了实现充分就业水平,就要维护必要的经济增长;交替关系是指一个目标的实现对另一个目标的实现有排斥作用,如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之间就存在两难选择。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必须刺激总需求,扩大就业量,这一般要实施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由此就会引起物价水平的上升。而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就必须紧缩财政和货币,由此又会引起失业率的上升。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之间也存在着相互排斥的关系。因为在经济增长过程中,通货膨胀是难以避免的。国内均衡与国际均衡之间存在着交替关系。这里的国内均衡是指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而国际均衡是指国际收支平衡。为了实现国内均衡.就可能降低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不利于国际收支平衡;为了实现国际收支平衡,可能不利于实现充分就业和稳定物价的目标。
因此,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必须对经济政策目标进行价值判断,权衡轻重援急和利弊得失,确定目标的实现顺序和目标指数高低,同时使各个目标能有最佳的匹配组合,使所选择和确定的目标体系成为一个和谐的、有机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