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应详细回答下面几个问题:产生企业与公众之间利害关系的原因是什么?这是一个什么地方的问题?这是一个什么时间的问题?谁被卷入或谁受到影响?他们是怎样被卷入的 或怎样受影响的?报告还应对企业的环境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内部环境分析和外部环境分析两个方面。
2.制定计划方案 经过调在分析,问题确定以后,形象策略的第二步就是婴制定计划方案,即树立什么样的企业形象,这一部分是在评估分析的基础上,确认活动目标及实施方案。方案要回答的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企业形象策略的活动目标
明确企业形象策略的活动目标,要求企业形象目标与企业整体目标一致。企业在制订计时应做通盘考虑,周密安排,使该项计划不但有助于实现企业经营的整体目标,而且有助于树立企业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同时,此目标还必须符合社会公众的利益,避免企业利益 与社会公众利益的冲突。形象战略活动目标足可能具体。为了达到在公众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实现“改善企业形象”这一总体目标,有具体的、实际的步骤,应从需要立即实施的目标开始,逐步过渡到近期及长期目标。每一目标都应有具体、规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以及完成目标的期限。
2)确定形象战略活动的对象
企业的公众范围很广,形象战略活动必须准确地决定能够与哪一类公众有效地沟通,的必须确定形象战略活动的目标公众或对象公众。
3)选择正确的形象策略
所谓形象策略,指的是实施预定的形象活 动时所需的技巧,形象策略主要内容应有以几个方面。
(1)搜集目标公众的需求、目的和接受能力,主要包括目标公众是何种人组成的,居住在什么地方,谁是他们中的主要角色,他们习惯于阅读哪些刊物,喜欢些什么电视广播节目等。
(2)运用系统方法对上述情报进行分析,反复评价。
(3)为目标公众选择适宜的传播工具。有些人喜欢创新,有些人喜欢传统,各种类型人的口味都不一样,这就要求企业成员工作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4)为形象战略活动选择适当时机。
3.具体实施
具体实施是把形象计划变成现实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遵循几个原则。
(1)目标导向的原则,是指在形象活动计划实施中,保证实施活动不偏离计划目标的原则。目标导向原则又被称为目标控制原则。控制过程就是实施人员利用目标对整个实施活动进行引导、制约、促进,以把握实施活动的进程和方向。
(2)加强检查与监测,及时调整。坚持计划所规定的目标及实现目标的基本步骤,并不等于死抱住计划不放,无视客观环境的变化。在计划实施过程中,要对实施情况进行严格性的检查,并对客观环境的变化进行科学的不间断监测。如果发现计划确实存在问题,而且同题也较具体,就应当及时予以修正和调节,使整个计划的实施过程受到良好的控制,更好地实现形象战略目标。
(3)正确选择时机。任何方案的实施都受到一定时间的制约,正确选择时机开展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忽视时机这一因素,常常会导致计划实施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