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第四章第一节学习课程-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三个差本环节

院校:哈尔滨应用职业技术学院 发布时间:2019-11-08 10:43:42

    二、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三个差本环节
    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者构成了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不会发生传染病的流行。
   (一)传染源
    指体内有病原体生存、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1.病人
    是指感染了病原体,并有一定临床表现的人。如麻疹、水痘、霍乱等传染病,病人是重要的传染源。病人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叫传染期,据此可决定对病人的隔离时间。
    2.病原携带者
    可分为病后病原携带者和健康病原携带者。前者指的是病人患传染病后,症状虽已消失,但仍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后者指的是病原体虽已侵人人体,但人体没有临床表现,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如乙型肝炎、菌痢、乙型脑炎等传染病,病原携带者是重要的传染源。
    3.受感染的动物是指感染了病原体,可将病原体排出体外传染给人的动物。如狂犬病,被狂犬病毒感染的狗、猫是重要的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
    指病原体自传染源排出体外后经过一定的途径侵入他人体内,所经过的途径为传播途径。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空气传播
    病人和病原携带者鼻咽部的病原体,可随打喷嚏、咳嗽、唾液、飞沫、痰、呼吸等方式排出体外而污染空气,导致他人感染。呼吸道传染病多通过此途径传播,如麻疹、腮腺炎、流脑、结核等。
    2.饮食传播
    病原体污染了食物、水,再经口进入人体而使其受到感染。饮食和水传播是消化道传染病的主要传播方式,如菌痢、甲型肝炎、伤寒等。
    3.接触传播
    包括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狂犬病、破伤风等传染病,可以由传染源的分泌物直接接触感染易感者,乙型肝炎、沙眼等传染病可通过被病原体污染了的衣物、手、用具、医疗器械等间接接触传播。
    4.虫媒传播
    通过节肢动物叮咬、吸血或机械携带,病原体直接或间接侵人易感者,使其受到感染。如疟疾、乙脑主要通过蚊子叮咬而使易感者感染。
    5.血行传播
    病原体通过输血、注射等途径而进人健康人体,引起感染。如乙型肝炎、艾滋病主要通过血行传播的方式进行传播。
    6.垂直传播
    病原体由上代传给下代而引起感染,如可通过母乳喂养,母亲将乙型肝炎病毒传染给婴儿,通过胎盘由孕妇传染风疹给胎儿。
    7.土壤传播
    病原体污染土壤,通过人接触而感染,如蛔虫病、破伤风、结核等均可通过土壤传播。
   (三)易感者
    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被感染的人。人群的易感性取决于人群中每个人的免疫状态。学前儿童和体弱者一般是易感者,需要通过预防接种、加强营养和体育锻炼等方式提高免疫力,降低易感性。
                                                                                        (本文原创:转载未经许可将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