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大学函授专升本学习课程《需要对个体行为积极性的影响》

院校:云南民族大学继续教育 发布时间:2020-02-26 09:38:37

     需要对个体行为积极性的影响

    需要是产生行为的原动力,对个体行为积极性及其层次高低的引发和维持也有重要影响。这种影响可分为动力性影响,激励性影响和相关性影响三类。

    1. 动力性影响

    需要对个体行为积极性的动力性影响,是指个体行为积极性如同人的行为一样,归根到底是由需要引起和推动的。从个体行为基本规律的过程中,我们已清楚地看的到,人的行为是在动机的推动下产生的,并受动机支配,而动机又是由需要引起的。个体行为积极性的形成也是类似的过程。


    2。激励性影响

    需要对个体行为积极性的激励性影响,是指个体行为积极性的形成,尤其是个体行为积极性层次高低的分野,是与以需要为基础的激励过程分不开的。需要和动机是推动人们行为的原因,也是激励的起点和基础。激励就是根据人的需要激发人的动机的过程。从激励人的积极性的过程来分析,其基本的心理依据就是人的需要,即从人的需要开始,以实现目标和满足需要而告终。需要的激励功能和作用充分说明,激励既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也是个体行为积极性研究的中心课题。值得指出的是,实践中人们往往只注重外在性需要的利用而忽视创造条件使内在性需要的激励作用充分发挥,其实后者不但是强有力的,而且是低成本甚至是无成本的。

    3. 相关性影响

    需要对个体行为积极性的相关性影响,是指包括需要在内的个性心理结构的动力系统和个体心理过程均对个体行为积极性的产生及积极性层次的高低发生形响。需要不是单独对个体行为积极性产生影响的,它的作用的发挥还与其他心理因素相关。

    首先,个体行为积极性的形成与积极性层次的高低,是由个性心理结构中的以需要为基础的心理动力系统所决定的。动力系统是个性心理结构中的最高层次,它决定一个人行为的选择和积极性的表现,需要以其动力功能和激励功能成为个体行为积极性的内部动力源泉,对个体行为积极性有重要影响。但在个性心理结构的动力系统中,需要只是其中一个基本的要素,它还包括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及价值观等要素。这些要素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个体行为积极性的产生及积极性层次的高低。

    其次,需要还通过个体心理过程对个体行为积极性产生影响。个体行为是心理活动的外化。个体心理过程中认识、情感和意志活动,均与需要有密切联系,并影响到个体行为积极性。人的认识过程是由需要引起的。为了满足需要,人常常要对各种事物加以观察,探求种种方法和手段,认识和把握客观事物的特点和规律,从而通过行为达到目标。认识对行为的倾向和选择有重要指导作用。需要对人的情绪、情感亦有极大影响。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以及以什么方式和手段得到满足,决定人的情绪体验是高兴还是不高兴、高涨还是低落。一般来说,情绪高涨则积极性高,情绪低落则积极性低。需要还影响着意志努力的程度。人们为了满足某种需要,有时要付出巨大的意志努力,维持已有的行为去克服困难,达到行为目标。总之,与需要密切相关的深刻的认识、热烈的情感、坚强的意志力,将有力地提高个体行为的积极性,影响行为的效率。

    此外,需要本身的强度、性质和满足方式对个体行为积极性亦有重要影响。其表现在:对需要体验得越强烈,越迫切,其对个体行为积极性的推动力就越大;高层次的需要将在较长时间里维持其行为积极性,低层次的需要,在未得到满足时,对个体行为有较强的推动作用,一旦得到满足,这种推动作用就减退,甚至消失;如果需要是以参与活动本身的方式得到满足,则其积极性维持的时间较长,如果仅以活动为手段,需要的满足是在活动之外或之后获得,则其行为积极性只能得到有限的发挥。

    满足个体的需要是激发个体行为积极性的关键。由于需要对个体行为积极性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管理者应对这一问题予以足够认识和重视。国内外不少企业的管理实践都已证明:是否满足个体合理需要,对调动和发挥员工积极性起着极大的作用,甚至直接影响到组织的生存与发展。当前,在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和文化需要。因此,各级管理者如何根据员工的需要特点和变化规律,做好组织管理工作,满足其合理需要,调动其积极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这是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